人像攝影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人像攝影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布萊恩·史密斯寫的 造像之術:布萊恩·史密斯的人像與攝影秘技(典藏版) 和EliotSiegel的 終極人像攝影POSE聖經:給攝影師和模特兒的1000堂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閒聊] 人像攝影書籍讀後感筆記- 看板DSLR - 批踢踢實業坊也說明:... [閒聊] 人像攝影書籍讀後感筆記. 時間Sun Mar 11 03:26:19 2012. 1.在光暗差異不大的地方,使用多重模式測光是最快速的方法2.中央部中點測光:被攝體佔滿畫面中心,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郵電 和PCuSER電腦人文化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楊明迭所指導 李宜庭的 肖像與情緒之間-李宜庭創作論述 (2021),提出人像攝影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肖像、藍晒、憂鬱、肢體語言、依戀、負面情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視覺藝術碩士在職專班 劉懷幃所指導 夏麗敏的 「神的部將」紀實攝影創作論述 (2021),提出因為有 什家將、八家將、家將團、紀實攝影、遶境、開臉的重點而找出了 人像攝影書的解答。

最後網站寫給男朋友看的人像攝影書王慶飛著攝影藝術(新)藝術新華書則補充:本書結合攝影師多年人像照片的拍攝經驗,從人像攝影很基礎的內容開始講述,比如如何選擇適合拍攝人像的相機、鏡頭和附件,如何設置和使用相機,如何引導模特擺姿,如何調動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人像攝影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造像之術:布萊恩·史密斯的人像與攝影秘技(典藏版)

為了解決人像攝影書的問題,作者(美)布萊恩·史密斯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優雅,甚至讓人感覺驚艷的人像攝影書,人像攝影師布萊恩·史密斯在本書中與讀者分享了每一張精彩照片背後的故事以及他的拍攝技巧和經驗。在這本豐富多彩的人像攝影指導書中,布萊恩·史密斯將講述以下內容:如何與被攝者交流、如何尋找合適的拍攝地點、如何通過人像攝影作品講述故事、如何指導被攝者擺出合適的姿勢、如何捕捉人物的表情與情緒、如何營造戲劇般的光影效果等。 讀者將通過本書中的作品獲得靈感,包括諸多為名人拍攝的肖像,例如,威廉姆斯姐妹、比爾·蓋茨、沙奎·奧尼爾、安妮·海瑟薇、西爾維斯特·史泰龍,等等。布萊恩·史密斯是美國普利策獎的獲得者,也是世界新聞攝影大賽(俗稱「荷賽」)的第一名得主。他認為,

無論面對名人或是普通民眾,攝影師的職責都是一樣的—為被攝者「造像」。因此,讀者也許沒有機會拍攝到名人,但通過閱讀本書,依然能熟知人物拍攝的技巧與表達方式,並最大限度地將鏡頭前拍攝對象的個性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本書適合攝影愛好者,進階攝影發燒友,以及有志成為人像攝影高手的職業攝影師閱讀。 在過去的30年裡,普利策獲獎攝影師布萊恩·史密斯大膽而具有標誌性的名人、運動員和企業主管肖像作品曾為《時代》《體育畫報》《ESPN雜誌》《福布斯》《紐約時報雜誌》和《人物》等雜誌的封面和內頁增色。在史密斯還是密蘇里大學一位20歲的學生時,他就在《生活》雜誌發表了他的第一幅雜誌照片。 5年後

,史密斯為洛杉磯奧運拍攝的照片就贏取了普利策獎,而他為海地暴亂拍攝的照片則讓他再次入選普利策最終評獎名單。他還曾經獲取「荷賽」、美國年度最佳新聞攝影、美國新聞攝影年賽、美國攝影比賽、PDN年度攝影賽和《Communication Arts》雜誌年度攝影賽的獎項。 第1章 與拍攝物件建立聯繫 10 給50個陌生人拍照 12 藝術與靈魂 13 為拍攝做好準備 16 捕捉他們的開懷大笑 19 保持相互接觸 20 磨煉你的人際交往能力 22 給每一個人15 分鐘 24 第2章 找准拍攝場地 26 給照片增加一點力量 28 場地,場地,還是場地 31 混搭 32 捕捉瞬間畫面 34

如果你已經找到了它 36 設置舞臺 38 扭轉敗局 41 整理混亂局面 42 給照片賦予含義 44 把場地與人物匹配起來 49 製造宏偉的入口 50 跟著感覺走 52 第3章 找准角度 54 將天花板拍攝進去 57 把他們降到你的高度 58 仰視英雄 60 尋找新鮮視角 62 靠在欄杆上 64 同時拍攝近景和遠景 66 使用廣角 68 第4章 讓照片講故事 70 為成功而堅持 74 離開辦公室 77 記錄他們的生活 79 在片場內拍攝 80 在片場外拍攝 83 為自己再拍攝一張 84 拍攝一個概念 87 古怪的科學 88 蒼蠅科學家 90 拍攝人物華麗進場的一刻 93 沒有真人的人像照片

 95 第5章 為小事而煩惱 96 幕後——在照片上看不到的人 98 每個人都喜歡溫柔體貼 100 讓著裝與背景更協調 102 拍攝神聖的構思 104 捨棄大頭照 107 讓它發光 108 屬於他們的空間 110 駛向成功 112 幕後——一位元造型師的自白 115 第6章 別把好事弄糟 116 當拍攝物件自由發揮的時候 118 抓住大魚 120 用光線讓他們動起來 122 意外之喜 124 多加留意 126 第7章 動作、姿勢、情感 128 揭露隱藏的瞬間 131 眼神說明一切 132 利用同儕壓力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134 拍攝他們的手 137 讓他們放輕鬆 138 讓他們有所依靠 1

40 捕捉瞬間 142 保持真實 143 豐富的表情與造型 145 第8章 簡潔至上 146 減少色彩 149 混合光線 150 選擇一種顏色 153 突出頭髮 155 尋找象徵性標誌 156 回歸經典 158 好的面孔可以代表一切 160 整理你的思想 162 將雜物清理乾淨 167 第9章 觀察光線 168 綁在棍子上的陽光 172 柔光 174 逆光 176 環形閃光燈 178 戲劇性的光線 180 把閃光燈和鎢絲燈結合起來 183 把日光和閃光結合起來 184 把閃光和暮色結合起來 186 所有能利用的光線 189 用光線營造氛圍 190 用光線更好地還原真實 193 正對太陽拍攝

 194 尋找漂亮的光線 196 第10章 非正式群像 198 讓他們工作起來 201 創造更酷的真實 203 尋找真實的英雄 204 仰視他們 206 跟隨領袖 209 第11章 創造出色的效果 210 給每輯組照創造好效果 212 親自烹調 214 加光和遮擋 216 重拾經典的好萊塢魅力 218 創作數碼達蓋爾銀版照片 220 把它們組合在一起 222 第12章 燈具、相機和鏡頭 224 本書使用的布光設備 226 我的攝影包裡有些什麼 228 大畫幅單軌相機 232 大畫幅單反相機 233 中畫幅膠片相機 234 中畫幅數碼相機 235 數碼單反相機 236 緊湊型無反光板相機 

237 對準即拍相機 238 塑膠相機 239 我最愛的人像鏡頭 240 人像鏡頭 242 作業 244 問與答 246

人像攝影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朝聖台灣:燒王船、迎媽祖,一位攝影記者的三十年祭典行腳」介紹

訪問作者:陳逸宏  

內容簡介:
神明欽點的攝影師 陳逸宏
三十年庶民信仰影像全記錄

  疫情時代,最撫慰人心的信仰參與,
  世紀瘟疫籠罩,最閃耀的人性光芒。

  從燒王船到媽祖遶境進香,
  身兼攝影記者與拱天宮志工的陳逸宏,
  用三十載光陰與數以萬計的影像,
  為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記錄下最珍貴的感動與瞬間。

  三年一次、千萬王船平安祭,最震撼視覺的火焰儀式高潮;
  步行超過三百公里、數萬信眾瘋媽祖,全台最龐大的進香隊伍;
  還有外人鮮少參與,深入鄉野的白沙屯二媽遊庄,首度披露……

  橫跨台灣兩大民間信仰的廟會記錄,
  影像與故事交織的庶民信仰紀行,
  帶你一同深入台灣人的百年記憶。

  ◆ ◆ ◆
  信仰有如空氣。在太平盛世、健康安定的時候,不覺得可貴;但當世紀疫情肆虐全球、奪走成千上萬生命,人們陷入恐慌時,敬天畏神、對生命保持謙卑的信仰,帶來安定人心的龐大力量。

  王爺信仰的燒王船祭典,源自古代為了對抗瘟疫的儀式。從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到白沙屯媽祖進香,之所以形成台灣最龐大的長途進香隊伍,是先人渡海來台,面對各種生命挑戰所依賴的生存護佑傳統。

  不論是燒王船或遶境進香,廟會活動與宗教儀式是先人長期生活智慧的累積,也是台灣民間信仰的歷史軌跡。對此台灣兩大最重要的民間信仰活動,本書作者陳逸宏跨越30年最近距離的影像拍攝,忠實保存三十年來的演變記錄。介於傳統和現代之間,如何從過去留下的信仰傳統,重新因應社會需求因時制宜,陳逸宏用鏡頭反映時代的軌跡,也用鏡頭提出了他的思考。

作者簡介:攝影.口述/陳逸宏
  同時具有攝影記者、東港東隆宮王爺公子民、白沙屯拱天宮媽祖香燈腳三個身分。

  1967年出生於台灣屏東東港。13歲在父親(台北市攝影學會成員)的耳濡目染之下,第一次開始接觸底片相機,從此踏上攝影人生。從小喜歡去廟裡看剪黏和神像,床頭書是《山海經》跟《封神榜》。談戀愛時很少在約會,都在衝廟會。

  曾任職蘋果日報副刊攝影記者14年,主跑旅遊與美食。時尚、人像、婚紗、美食、商品,都曾是他鏡頭下的主角。30歲之後,或許是歲月的洗禮,或許是神明的召喚,他開始全心全意記錄廟會與祭典。曾獲多次新聞攝影比賽生活民俗類大獎,亦舉辦過多次攝影個展,經常參與各地民俗與文化類記錄片平面攝影與製作統籌。現為陳逸宏攝影工作室(EyeShot Photo Studio)負責人。

  【平面攝影】
  《發現肯園》、《揉美的力量》、《市長的口袋食堂》、《家在蘆竹湳》等書。

  【展覽】
  「祭特洛伊‧本事紀」、「近未來的交陪」、「出社會:1990年代之後的台灣批判寫實攝影」。

  【獲獎記錄】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賽」、「第二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 生命紀錄類.首獎」。

作者粉絲頁: 陳逸宏的逸想視界 The Image world of Y.H.Chen

出版社粉絲頁: 一葦文思 Gate Books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肖像與情緒之間-李宜庭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人像攝影書的問題,作者李宜庭 這樣論述:

摘要本篇論文創作是以筆者2019年至2021年間的創作為核心主軸探索,彙整了思想脈絡、情感分析心理學與技巧的形式探討。論述了筆者的「創作背景與動機」及「創作研究之目的」,這部分集結筆者個人成長生活中的生命經驗與體悟,以第三人稱視角的觀看手法,將寫實中的圖騰拆解成具有形象「符號」圖像,探討人與物件心理學上的依戀情感寄託。旨在討論有關情緒心理學的相關理論,透過觀察人的舉止動機有較深的理解,以個人研究為對象,增進對人的了解,說明情緒心理是人們生活環境、人際溝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解析2019至2021年間的創作理念與思維之表述,概括心理學與肢體語言作為分析,且不侷限於心理學的觀點,強調「形而上」

學問之問題探討在創作中的可能性,包含創作表現形式與媒材技法筆者創作之脈絡,融合攝影視角分析、選擇創作媒材的形式、應用方法與創作作品表現內涵,實踐條理脈絡之結果。本論文分為四章系列創作,精闢論述作品解析創作本質特色,整理出【情緒記憶】系列、【Blue Disk】系列、【灰色性格】系列、【小白的依戀情節】系列透過思辯能力與觀點,表達出過程中的脈絡,並可銜接《寫實藝術》與《表現主義》的範疇,形成在抽象與意象之間的表現空間,統整思辯過程中的思維脈絡,對客體所持反思和抽象、具象的廣義態度。   關鍵字:肖像、藍晒、憂鬱、肢體語言、依戀、負面情緒。

終極人像攝影POSE聖經:給攝影師和模特兒的1000堂課

為了解決人像攝影書的問題,作者EliotSiegel 這樣論述:

人像攝影絕對不能錯過的一本書!   《VOUGE》、《Harpers Bazaar》、《RUNWAY》   18名線上專業時尚攝影師的業界秘密大公開   台灣首度引進!擴大攝影專業的必備聖經!   讓我們一同走進國際級時尚攝影師艾略特。希格爾的攝影棚,親眼見證從模特兒開始擺POSE的第一個瞬間,到按下快門為止的姿勢引導,乙完整呈現實際打光、精準校正模特兒的拍攝過程,用分鏡圖一步步剖析個別POSE細微差別,並傳授針對客戶需求拍出100%完美好POSE的方法。   本書擷選出1000招專業模特兒的攝影擺姿,並將其細分為站、坐、躺、跪、趴、律動、特殊擺姿、以及身體各細部包含頭、肩膀

和手腳等所有人像攝影需注意到特種姿態。在各章當中不僅提供豐富完整的照片,還有專業打光分析和在拍攝現場的分鏡圖,以利讀者在最快的速度完整吸收專業知識。   《模特兒攝影擺姿1000招》當中所選的模特兒包含不同的年齡層以及各項人像攝影所需的打光和布光、場景擺設和選景,更可讓所有攝影愛好者可以從中獲得更廣泛的商業攝影和人像攝影的各項技巧。 好評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列)   ALEX ─ 自由攝影師/講師   Click ─ 攝影後製達人   Kenny Chi ─ 陌生人之眼攝影工作室攝影師   KHC小柯 ─ +K VISION 海內外婚禮攝影團隊/主攝影師   Kram MCarky ─ M

CARKY時尚造型攝影工作室視覺總監/首席攝影師   小武tscd ─ 國際ISPWP、WPJA、AGWPGA攝影師成員/ Tiamo Photography 藝術總監   張馬克 ─ Goodaystudio負責人   郭堯中 ─ 5pm studio 負責人/創辦人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所有布料、外拍場景和各種情況都一定有適合的拍攝姿勢。」 ─ 艾略特.希格爾,倫敦、巴黎、米蘭首席人像時尚攝影師   「不只擺姿,還包含打光、構圖等攝影小技巧!絕對值得購買!」─Patrick Slattley   「攝影師和模特兒都應該人人擁有一本!」─the flowering man   「如果

你只打算買一本人像攝影書,一定要買這本!」─Mark Anthony   「不用多想,趕快入手吧!這本書太棒了!」─Betty Swollocks    

「神的部將」紀實攝影創作論述

為了解決人像攝影書的問題,作者夏麗敏 這樣論述:

  本創作研究動機來自拍攝廟會陣頭家將團,鏡頭前的家將臉譜是威嚴兇猛且色彩豐富的線條與圖案,威風凜凜踩腳步,舞動藝術力與美。在民國八十年代時期,部分家將團因為開臉後抽菸、打架鬧事的負面行為,被認為是不良幫派,到目前還沒有完全撕掉負面標籤。拍攝廟會活動中遇到很多優秀家將團隊,認真在執行任務,扮演好家將的角色。藉由創作過程深入了解家將文化特色,家將團是具備宗教功能和表演性質的陣頭,透過創作作品改變大眾對家將團的看法,重新去看待家將的另一面貌。  經由文獻分析探討家將文化起源發展及儺文化的關聯,家將團成員組織和職務,面具與臉譜的發展及家將臉譜衍變。分析紀實攝影的性質與參考紀實攝影師們拍攝照片的技法

和特色,以其手法創作拍攝「開臉」和「神的部將」兩大系列作品。「開臉」系列是面師描繪家將臉譜的過程;「神的部將」系列以廟會繞境活動為主,拜廟踩腳步表演、幫信眾收驚祭改等儀式。  創作結論有三點:一、八家將由什家將衍生而來,八家將的組織成員沒有文、武判官,家將職務是擔任主神駕前護衛和驅瘟除疫。面具掩飾戴者的外表,臉譜勾勒出角色的個性與特徵,家將臉譜由勾勒法到填色法演變到現今對稱性、漸層彩繪法。二、紀實攝影師發展出「決定性瞬間」的攝影美學概念,影響後繼攝影人,照片有見證歷史的功能,引起世人的關注,抗議不公不義之事,為人類爭取真善美的生活。三、展覽「開臉」和「神的部將」兩大系列創作作品,來呈現八家將和

什家將的真實面貌,冀望用心去看待台灣民俗廟會文化、發揚家將文化的特色。  藉由創作更瞭解家將文化起源與發展,啟發拍攝創作思維與自省,期待日後拍攝出更不一樣的家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