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ccess to meani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慈濟大學 醫學系藥理暨毒理學碩士班/博士班 劉晉宏、徐邦治所指導 賴宇軒的 使用代謝生物標記作為評估腎臟移植 與血液透析患者之預後指標 (2019),提出Have access to meani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代謝生物標記、周邊動脈疾病、周邊動脈硬化、腎臟移植、血液透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醫務管理研究所 葉淑娟所指導 周淑慧的 新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之探討-以某區域教學醫院成人健康檢查族群資料分析為例 (2006),提出因為有 新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成人健康檢查的重點而找出了 Have access to meani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Have access to meani,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使用代謝生物標記作為評估腎臟移植 與血液透析患者之預後指標

為了解決Have access to meani的問題,作者賴宇軒 這樣論述:

背景: 當末期腎臟病患者進展至需要進行腎臟移植或血液透析時,將會面臨許多臨床結果。先前的研究顯示因動脈硬度增加而導致的周邊動脈疾病可能為造成腎臟移植或血液透析患者有較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ㄧ。此外,腎臟移植後之再入院為另一個影響腎臟移植患者存活率的負面因子。因此,為了改善預後而能鑑別出對臨床結果有價值的預測因子是重要的。 目前已被證實腎臟移植與血液透析均會影響身體的代謝機制。以左旋肉鹼 (L-carnitine)為例,它是在能量代謝中是必要的酶輔因子,而3-甲基組氨酸(3-Methylhistidine; 3-MH則代表肌肉蛋白質分解代謝及蛋白質攝取的指標,而這兩項在腎臟移植與血液透析患者

的濃度與正常人相比是不同的。此外,脂肪激素中脂肪酸結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FABP)被認為是與血液透析患者之預後有關的代謝標記。反之,脂締素(adiponectin)則是一種具保護作用的脂肪激素。其濃度的降低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被發現與較差的心血管疾病預後有關。然而,在腎臟移植或血液透析患者中,這些血清代謝生物標記和周邊動脈疾病的關係或腎臟移植後之再入院之間的關係仍尚未清楚。目的: 本論文的目的是想尋找出有潛力並有預後價值於腎臟移植後或血液透析患者之臨床結果的代謝生物標記。具體來說,我們總共進行了三個系列的研究,研究一、腎臟移植患

者低血清左旋肉鹼濃度與周邊動脈硬度之相關性; 研究二、腎臟移植患者低血清3-甲基組氨酸濃度與首次住院的相關性; 研究三、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脂肪激素與周邊動脈疾病的關聯性。方法: 經倫理委員會批准後,招募對象為接受過腎臟移植或血液透析的患者, 收集與測量所有受試者之各種人口統計、生理及生化數值資料。在研究二中測量了首次住院的發生率。在研究一中,臂踝脈波傳遞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測量作為周邊動脈硬化的指標。研究三則使用踝臂血壓比(ankle brachial index; ABI)指數來診斷周邊動脈疾病。數據收集後進行比較以了解研

究組之間的差異,並進行單變量及多元回歸分析,以鑑別出具有影響這些患者預後的危險因子。研究一及三皆使用接收者操作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 來計算曲線下的面積,以了解生物指標作為預測腎臟移植患者的周邊動脈硬度或血液透析患者的周邊動脈疾病的價值。研究二則使用存活曲線圖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分析與對數-等級檢定來估算無事件存活期。結果:在研究一中,經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在腎臟移植患者中,低血清左旋肉鹼濃度及腎臟移植持續時間與周邊動脈硬度有統計上獨立的關聯性。統計分析曲線下面積顯示,血清左旋肉鹼預測周邊動脈硬化的診斷能力為

0.789。腎臟移植患者之血清左旋肉鹼濃度與周邊動脈硬化呈負相關。在研究二中,統計分析顯示血清中的3-甲基組氨酸與腎臟移植患者的首次住院事件呈獨立相關性。存活曲線圖分析顯示3-甲基組氨酸濃度較低的患者之首次住院的累積發生率高於3-甲基組氨酸濃度較高的患者。在研究三中,統計分析顯示人體脂肪量和肌酐酸的濃度與血清脂肪酸結合蛋白濃度具有相關性。重要的發現為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中脂肪酸結合蛋白與周邊動脈疾病呈正相關。曲線下面積顯示血清脂肪酸結合蛋白之預測周邊動脈疾病的診斷能力為0.854。此外,踝臂血壓比指數較低的患者其血清脂締素濃度較低。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脂締素濃度與周邊動脈疾病呈負相關。曲線下面積顯

示脂締素預測周邊動脈疾病的診斷能力為0.691。結論:根據本論文的研究結果,我們的結論為以特定之血清代謝生物指標對於預測腎臟移植或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結果具有重要的預後價值。具體來說,腎臟移植患者的低血清左旋肉鹼和3-甲基組氨酸濃度分別與周邊動脈硬化和首次住院相關。此外,血液透析患者的周邊動脈硬化與血清中脂肪酸結合蛋白濃度和脂締素濃度分別為正相關及負相關。綜合以上結果,我們可推論,對於腎臟移植或血液透析患者,上述血清代謝生物指標可提醒臨床醫師何時患者具有較高周邊動脈硬化,周邊動脈疾病及住院率之風險並提早警覺。

新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之探討-以某區域教學醫院成人健康檢查族群資料分析為例

為了解決Have access to meani的問題,作者周淑慧 這樣論述:

中 文 摘 要代謝症候群為心臟血管疾病的群集,它包括了高血壓、葡萄糖耐受不良、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偏低。由代謝性症候群所引發的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冠狀動脈疾病、中風等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而這些疾病又經常是位居臺灣地區十大死因。因此,若能事先瞭解並適當篩選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強調初段預防、管制致病因子,最終將可達到預防疾病的功效。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係探討:(一)影響新代謝症候群之危險因子為何?(二)新代謝症候群在健康檢查資料中之比率為何?(三)新代謝症候群是否在年齡、性別、健康行為(抽菸、喝酒、嚼檳榔)、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健康檢查結果(總膽固醇、肌酸酐、尿

酸、天門冬酸胺基轉化酶、麩氨酸丙酮酸轉氨基酵素)有差異性存在? 本研究所採用的新代謝症候群定義為:(一)腹部肥胖以身體質量指數( BMI ) ≧ 27 kg/m2取代腰圍,(二)收縮血壓 ≧ 130 mmHg / 舒張血壓 ≧ 85 mmHg,(三)空腹血糖值≧ 100 mg/dl,(四)三酸甘油酯 ≧ 150 mg/dl,符合其中3項(含)以上,即定義為本研究之代謝症候群。由於成人健康檢查項目並未檢測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 HDL-C ),故此項不列入本研究新代謝症候群之定義指標。本研究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間,以臺北市某市立區域教學醫院成人健康檢查之資料分析。共收集有效樣本數4,

313人,結果顯示符合新代謝症候群之比率為8.5%,男性較女性高(男性為4.4%;女性為4.1%; p <0.001 )。50歲以後隨年齡的增加比率有升高趨勢,身體質量指數( BMI )值愈高、血壓、血糖、三酸甘油酯的異常皆有增加的趨勢。本研究依據變數的特性,使用卡方χ2及Spearman,s 相關分析進行新代謝症候群與實驗室檢查結果相關性之檢定。研究發現:新代謝症候群個案之實驗室檢查值:空腹血糖、血壓、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血中尿酸、腎功能肌酸酐、肝功能麩氨酸丙酮酸轉氨基酵素 ( ALT )、天門冬酸胺基轉化酶 ( AST )皆明顯高於正常組。其次,以邏輯式迴歸(logistic regre

ssion)分析新代謝症候群的重要影響因子。發現尿酸相對危險性達2.44倍 ( 95% CI = 1.94 – 3.07; Wald = 57.90; p<0.001 ),而總膽固醇危險性達1.55倍 ( 95% CI = 1.21 – 1.97; Wald = 12.47; p<0.001 ),麩氨酸丙酮酸轉氨基酵素 ( ALT )危險性達3.05倍 (95% CI = 2.06 – 4.50; Wald = 31.34; p<0.001 ),上述三項實驗室檢查值皆顯示會增加新代謝症候群的發生率,均為新代謝症候群的相關危險因子,有糖尿病或高血脂疾病史的個案,罹患新代謝症候群之風險亦明顯較高。

本研究新代謝症候群之比率相較於國內外專家代謝症候群研究之盛行率為低,可能是新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之定義不同,研究族群的差異可能低估新代謝症候群之比率。未來應該朝全國性資料庫方式建立我國在代謝症候群指標的常模,才能較為精準的估算我國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研究中亦發現男女在身體質量指數異常(女性高)、血糖異常(女性高)、血壓異常(女性高)、三酸甘油酯異常及新代謝症候群方面,有顯著的差異(c2 = 45.84; p<0.001)。而各年齡層之新代謝症候群及其組成分子之比率在身體質量指數異常、血糖異常、血壓異常、三酸甘油酯異常及新代謝症候群方面,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c2 = 72.83; p<0.00

1)。各變項分組男性得到新代謝症候群的比例是高於女性的,而在總膽固醇則是女性有較高的傾向;此乃因女性中央型肥胖盛行率偏高的關係。研究亦發現健康行為 ( 抽菸、喝酒、嚼檳榔 )是新代謝症候群重要的變項之一,顯現年輕族群有較高的趨勢,這也提醒我們儘早介入年輕族群的健康行為改變將有助益於降低新代謝症候群的發生率。研究顯現有糖尿病及高血脂疾病史者,亦是重要的危險因子,得到新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增加,糖尿病、高血脂的相對危險性可高達3.16倍、2.01倍,綜合上述研究顯示,新代謝症候群可做為第2型糖尿總之,本研究發現性別、年齡、實驗室檢查結果(包括:肌酸酐、尿酸、總膽固醇、天門冬酸胺基轉化酶、麩氨酸丙酮酸轉

氨基酵素( ALT ))、健康行為、糖尿病或高血脂的病史等均為新代謝症候群的相關危險因子。其中ALT是屬於肝功能檢測的項目之一,因此,若以麩氨酸丙酮酸轉氨基酵素 ( ALT )作為預測第2型糖尿病,是相當簡便及實用的。現況,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及老人健康檢查之給付服務內容,並未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HDL-C ) 及腰圍列入服務的項目,醫院提供之自費健檢、專案健檢、各項團檢亦未將腰圍列入,從文獻及實證的研究顯示腰圍是早期的預測因子,由於其檢測的工具簡單且成本較低,建議中央健保局應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HDL-C ) 及腰圍納入預防保健服務的給付範圍。代謝症候群之診斷標準定義愈形明確,可經由

危險因子的正確評估,對預防醫學及家庭醫學科在預防保健的領域中,提供簡易且快速可預測第2型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及相關疾病的篩檢工具。除了可建置國內本土化的資料庫,並能早期篩檢出高危險之目標群,致力於改善並提升個案之健康生活型態,以降低醫療資源之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