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sequencing metho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嘉義大學 獸醫學系研究所 張志成所指導 賴春雄的 豬瘟疫苗毒從母豬乳汁排毒和仔豬同居感染之研究 (2009),提出DNA sequencing metho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豬瘟、E2 gene、LPC豬瘟疫苗。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獸醫學系 謝快樂、張伯俊所指導 陳秋麟的 台灣鵝環狀病毒感染及其病原之研究 (2003),提出因為有 環狀病毒、鵝、病原的重點而找出了 DNA sequencing metho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DNA sequencing metho,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豬瘟疫苗毒從母豬乳汁排毒和仔豬同居感染之研究

為了解決DNA sequencing metho的問題,作者賴春雄 這樣論述:

豬瘟疫苗毒從母豬乳汁排毒和仔豬同居感染之研究賴春雄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系碩士班摘 要本實驗以豬瘟病毒 E2 gene RT-PCR/nPCR和基因定序檢測母豬接種豬瘟疫苗毒後,是否可經由乳汁排毒。另以上述方法和 ELISA抗體檢測仔豬同居感染情形。於二家猪場各選取4頭哺乳母豬,其中3頭於產後3週時施打豬瘟疫苗,另外1頭則不施打疫苗,當做陰性對照組,全部母豬並於0、3、7日時採集母乳。另此3頭母豬中選取2頭所生之仔豬做為疫苗接種組,剩下1頭所生下之仔豬,當做哨兵豬組,完全不施打疫苗,並於出生後3、6、9、12、15週時,進行抽血和扁桃腺括片採樣。結果顯示,母豬乳汁有 62.5 至100% 的樣

品出現nPCR陽性,而疫苗接種和哨兵組仔豬於上述採樣週齡則出現 27 至94 % 之陽性結果。陽性樣本經定序和疫苗毒比較,其相似性高達97.9至100 %。另哨兵豬自9週齡後均無抗體陽轉現象。因此母豬確可經由母乳排出病毒RNA,但哨兵豬可能遭受污染但卻不造成感染,且疫苗病毒RNA常在於豬場。

台灣鵝環狀病毒感染及其病原之研究

為了解決DNA sequencing metho的問題,作者陳秋麟 這樣論述:

2001年9月間,台灣雲林縣之鵝群發生有羽毛脫落、毛囊壞死等疑似鵝環狀病毒(GCV)感染症狀出現,經採取其臟器檢體進行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檢測,結果呈鵝環狀病毒陽性反應,此一388bp的PCR產物經定序後亦證實此環狀病毒與基因庫上國外分離株之序列相似性為95%,此為首度在台灣乃至亞洲證實有GCV存在。此期間由台灣地區分離到的11株鵝環狀病毒經全長定序,其基因體分別為1820nt.(9/11株)和1821nt.(2/11株);經和基因庫上德國株(1394/97)一起進行親緣樹分析,結果可將之分為三個群,第一群為德國株,第二群及第三群分別

包括三個和八個台灣株,其中第二群比較接近第一群,同群間病毒株的差異性在0.2~1.0 %,不同群間病毒株的差異性則為7.0~7.7 %。所有台灣GCV分離株的基因體經開放閱讀區分析(Open reading frame analysis) 顯示包含四個蛋白質:V1 (Rep, nt 73~954, 293 amino acids)、V2 (nt 1613~1726, 37 amino acids)、C1 (capsid, nt 1761~1009, 250 amino acids) and C2 (nt 427~128, 99 amino acids)。其中V1、C1及C2和德國株相似,但V2

則台灣株的37個胺基酸較德國株的120個胺基酸為短。GCV的基因間區域(nt 1762~72)序列比對顯示台灣株和Todd等所確認在GCV複製上極為重要的 stem-loop/nonanucleotide (nt 1800~13)以及 heptamer repeats (nt 11~17 and 18~24)仍高度保留。此外在stem-loop region 左側的nt 1762~1798亦呈高度保留, 推測可能為GCV欲轉錄和複製時作為其和宿主蛋白質的接合位置。鵝環狀病毒 (goose circovirus, GCV)迄今並無任何體外培養系統可供應用,最重要的診斷方法仍為PCR。文獻中已發表

二對引子在實驗室測試結果皆未臻理想,因此依據GCV序列之高度保留區設計一對新引子,P1762f,P385r,增幅產物為445bp,進行PCR之測試並與先前已發表之引子進行比較。結果此對引子不論在檢出率與敏感性上皆優於其它二組因子,而且對於GCV具有極高度之特異性,因此以此對引子所建立之PCR程序很適合用於檢測本省之GCV,值得推廣應用。另外此組引子亦能自正番鴨中檢測出環狀病毒之存在,這是首度證實環狀病毒亦能感染鴨隻之報導。核酸序列之比對發現,在正番鴨中所發現之環狀病毒有兩種,一種在序列上極類似GCV,其序列相似性為92.7~99.0%之間;另一種則與GCV相距較遠,相似性只有73.5~79.6

%。為瞭解鵝環狀病毒台灣之感染狀況,本研究以PCR技術偵測台灣不同地區鵝隻屠宰場屠體華氏囊之鵝環狀病毒核酸存在陽性率,2002年間採取150個樣本中有49個樣本為陽性,陽性率為32.7﹪,2003年間採取237個樣本中有224個樣本為陽性,檢出陽性率高達94.5﹪,顯示台灣地區鵝隻感染環狀病毒之比率有逐年提升現象且已甚為普遍。2002~2003年間自不同地區所分離鵝環狀病毒株經全長定序及比對後發現,其序列相同性皆在97%以上,顯示台灣各地鵝環狀病毒株之基因體序列甚為穩定。由於無法在體外細胞複製病毒,因此應用定量PCR技術檢測,發現從個別鵝隻所採集華氏囊所含之病毒套數約在5 ×106~ 5 ×1

010/g華氏囊之間。另外將華氏囊所含之病毒以蔗糖梯度離心純化後,病毒套數可達109/μL以上,這些純化之病毒可供進一步研究如病毒致病性分析等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