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 向 數位平權推動 計 畫 109 1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楊淑蘭所指導 鄭靖柔的 學齡前兒童的口語不流暢與相關能力之研究 (2020),提出邁 向 數位平權推動 計 畫 109 1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口語不流暢、語言能力、語言樣本分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邁 向 數位平權推動 計 畫 109 1,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學齡前兒童的口語不流暢與相關能力之研究

為了解決邁 向 數位平權推動 計 畫 109 1的問題,作者鄭靖柔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學齡前兒童的(1)口語不流暢和口語表達能力在不同年齡是否有顯著差異;(2)口語不流暢在不同背景變項是否有顯著差異;(3)語言能力和口語不流暢是否有顯著相關。本研究以99位三歲至五歲學齡前一般兒童為研究對象,搜集兒童自然對話語言樣本,分析其口語不流暢,以及使用兒童語料交換系統(CHILDES)之語料分析程式(CLAN)計算各項語言樣本分析指標,並施測標準化測驗「修訂學齡前兒童語言障礙評量表」以評量兒童的語言能力,再進行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和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1)三歲兒童的口吃式不流暢顯著較四歲和五歲兒童多,但四歲和五歲兒童間並無顯著差

異;不同年齡的兒童在其他不流暢也無顯著差異,但三歲兒童的整體不流暢顯著較五歲兒童多;(2)不同性別、居住地區和社經地位兒童的口語不流暢皆無顯著差異;(3)五歲兒童的簡單複合句、T單位平均長度和修正後相異詞彙比率顯著較三歲兒童多,四歲和五歲兒童的長複合句、T單位數、總詞彙數和相異詞彙數也顯著較三歲兒童多;(4)句法向度的簡單複合句、長複合句、T單位數和T單位平均長度與其他不流暢的修正或放棄句子有中低度正相關,且T單位平均長度與其他不流暢的多音節或片語重複也有低度正相關,顯示文法較為複雜或語句長度較長時,學前兒童會產生較多的口語不流暢。此外,語意向度的相異詞彙數和修正後相異詞彙比率與其他不流暢的插

入有低度負相關,且修正後相異詞彙比率與整體不流暢也有低度負相關,顯示詞彙庫較小或詞彙多樣性較低的兒童,可能會經歷較多詞彙提取困難,因而使得口語不流暢增加。但整體而言,學前兒童的句法和語意能力皆與口吃式不流暢無相關;(5)學前兒童在標準化測驗的語言能力與口吃式不流暢、其他不流暢和整體不流暢皆具有低度負相關,語言能力較差的兒童會產生較多的口語不流暢。最後,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的結果提出研究限制和建議,以供後續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