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學校工程計畫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創意生活設計系 鍾松晉所指導 王紹潔的 永續校園老舊廁所改善效益之研究 (2019),提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學校工程計畫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品質機能展開、空間設計、公共廁所、永續校園。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學校工程計畫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永續校園老舊廁所改善效益之研究

為了解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學校工程計畫平的問題,作者王紹潔 這樣論述:

台灣多數國民中小學廁所使用年限多已達20年以上,廁所老舊、設備嚴重毀損、採光不足、管線阻塞及氣味難聞…等問題一一浮現。為全面改善台灣中小學老舊廁所環境問題,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於104年度迄今補助644所以上中小學進行廁所翻新整修,強調於既有工程規範下融合美感教育,並於105與107年分別辦理全國小廁所績優評選,展現全台各地廁所美學與環境教育的創新作為,本研究藉由老舊廁所改造績優案例探討改善效益之研究。本研究以107年度績優評選活動得獎學校為研究對象,透過自編之「校園廁所感知問卷調查表」,作問卷調查,利用質量功能展開機能屋(QFD)作為一項質量管理系統提出,包含「Kano二維品質模式」,探

討學童與教師使用者對於空間及環境教育感知,透過主觀性的問卷調查及客觀性的品質機能屋展開,目的是為了設計滿足使用者需求的項目,以瞭解學校使用者對於廁所空間喜好。本研究共計發出問卷1176 份,回收問卷共1260 份,回收率達93%,其中剔除無效問卷102份,共得有效問卷1074 份。將上述資料加以統計分析、整理歸納、結果討論,得到以下之結論:(1)在「空間」感知:「整體設計」及「入口處設計」無論何種設計型式皆得到4分以上(相當滿意)的認同度,而「主題明確-抽象」設計型式得到高分且具顯著性,研究證實受調者主題明確表現方式。(2)在「使用感受」認知上:透過KANO二維分析得到 (A)魅力品質要素1項

(融合學生作品設計)、 (O)一維品質要素7項及(I)無差別品質要素6項,可作為後續廁所空間設計之參考依據。(3)在「環境教育」認知上:受調者對於「改善後廁所特別不一樣」(4.22)、「對得獎廁所的驕傲度」(4.14)皆相當同意;而改善後廁所場域融合為上課教材(3.48)為7題內最低分,且在使用者差異性分析上「國中」受測者認同度相較為低且具顯著差異,未來可加強宣導與推廣。